新万博体育

图片
新万博体育 - 一师要闻

本科教育教学工作巡礼·学院篇 | 马克思主义学院:红脉相承育栋梁 思政创新铸师魂

马克思主义学院为湖南省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学院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一师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传承红色基因的好地方”的重要讲话精神,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红色育人方法,为培育勇担强国建设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进行了不懈探索,取得了显著成效。

学院现有教职工77人,专任教师56人,其中教授7人(含二级教授3人)、副教授(含副研究员)26人,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生导师22人,博士占比达87%。团队享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才2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省新世纪“121”人才3人,湖南省芙蓉计划3人,省“最美思政课教师”1人,湖南省高校“年度影响力思政课教师”1人。1位教师受邀参加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的全国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基层代表座谈会等。教师团队先后荣获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全国高校思政课名师工作室等多个国家级、省级教育教学团队荣誉称号。

一、党建业务融合赋能,厚植育人根本

充分发挥党建引领方向、凝聚人心、激发活力的关键作用,将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融入学科攻坚、专业升级的各方面全过程。借助党建与学科建设同向同行的独特优势,在特色学科培育、优质专业打造、科研平台建设等领域持续取得新突破,学科专业结构更趋合理,发展质效显著提升,为学院实现内涵式发展、打造核心品牌提供了坚强保障。

学科专业影响力强。学院设有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硕士点和学科教学(思政)专业硕士点。本科专业全国领先,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为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并于2025年以“优秀”成绩通过验收;据校友会2023中国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类专业排名,本专业位列应用型高校A++档次且排名第一。特色学科持续突破,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为湖南省“双一流”应用特色学科,2023年在学科验收中各项成绩获评“显著”,并获第二轮省级“双一流”应用特色学科建设;在“2025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中,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进入全国前40%,位列全国第140名(学院第1名)。

学科平台建设扎实。学院拥有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湖南专业特色智库报国强国人才战略研究中心、湖南省当代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基地、湖南省青年毛泽东研究基地、湖南省传承红色基因研究基地等10余个国家级、省级教学科研平台。学科平台建设在思政课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教学科研成效显著。近年来,学院教师先后获全国思政课教学标兵等荣誉称号和教育部“精彩一课”等国家级、省级教学竞赛荣誉20余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出版著作20余部,主持各级各类课题300余项,其中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1项、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3项、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20余项;先后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省社科成果奖、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等省级奖项3项。

二、深化教学改革创新,提升思政育人质效

秉持“大思政”育人理念,厚植铸魂育人根基。立足学校独特的红色历史底蕴,聚焦“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以“大思政”为育人理念,以“红色血脉”为育人载体,挖掘红色校史,提炼红色元素,走出了以“大思政”育“大先生”、以“红色血脉”铸“红色师魂”的创新之路。“大思政”育“大先生”的综合育人改革成效显著,先后获得湖南省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和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并入选湖南哲学社会科学跨学科育人“十大案例”奖。

构建多元化课程体系,彰显校本铸魂育人优势。聚焦内涵发展,课程建设取得系列突破:累计建成教育部产学合作在线开放课程5门,获批省级一流课程、思政“金课”等7门,系统形成了线上线下融合、多层级联动的课程新生态。在此基础上,着力将深厚的红色文化资源转化为育人资源,开设“第一师范与中国共产党创建”“青年毛泽东专题”等6门校本特色课程,实现了教学质量与育人特色的同步提升。

深化“一馆三线”实践教学,推动思政知行融合贯通学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新万博体育:时重要讲话精神,系统构建以“一馆三线”为核心的红色文化育人大思政课品牌,形成具有“一师”鲜明特色的实践教学新范式。

“一馆”:深耕“毛泽东与第一师范”纪念馆这一核心阵地,开展《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馆课一体”化教学,将其转化为现场教学的生动课堂,让学生在沉浸式参观与专题学习中,深刻感悟伟人初心与革命精神。“三线”:“伟人成长成才”精品线循迹青年毛泽东在一师的求学励志经历,引导学生思考成长规律与责任担当,树立远大志向。“青年毛泽东游学”实践线传承“读无字之书”的优良传统,组织学生重走游学之路,在社会调查与民情体察中提升认识社会、服务社会的能力;“新质生产力发展”研学线将红色基因与时代命题相结合,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湖南企业考察的足迹,带领学生走访相关企业与园区,理解高质量发展内涵,激发科技报国的时代使命。其中,“重走主席游学路”先后多次获得国家级、省级重点团队奖。

三、学优业精赋能成长,育人成效硕果累累

学生基础扎实。近年来,学生先后斩获国家级、省级奖励200余项。多人获评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等国家级、省级荣誉称号;《欲栽大木从兹起,星火燎原铸师魂》《重走总书记湖南足迹 “潇湘蕴 红土魂 马栏潮”》《重走青年毛泽东游学路 争做报国强国栋梁材》等学生作品在全国大学生讲思政课公开课展示活动中分别斩获国家级一、二、三等奖等奖项;“三下乡”团队获评全国大中专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优秀团队、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推普助力乡村振兴”社会实践团队奖;在“田家炳杯”全国师范院校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决赛中获全国二等奖;多次在湖南省大学生思政课研究性学习成果展示竞赛决赛中获特等奖、一等奖。

就业质量高。近三年,学院毕业生就业质量稳居学校前列,超过九成毕业生考取了教师编制、公务员或进入国内外知名高校深造;考研录取率稳居全校前列,2023年为36%,2024年为35%,2025年为47%,众多毕业生进入中南大学、湖南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等国内一流高校继续攻读本学科相关专业。

典型辈出。培养出一批有大志、能育大才的新时代人师楷模。先后涌现出全国首届“乡村新生代教师奖”获得者李慕妍、湖南省“五一”劳动奖章得者叶群、“徐特立”优秀学生奖胡议心、湖南省“优秀大学生党员”李效阳、湖南省“百佳大学生党员”彭钦文等一大批育人先进模范。

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马克思主义学院将矢志不渝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努力培养新万博体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在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创新发展的征程中展现“一师”担当、贡献学院力量。

(一审:张莎莎;二审:侯蓉;三审:欧阳斐)


下一条:本科教育教学工作巡礼·学院篇 |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踵事增华 踔厉奋发 倾力培养新时代文科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