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教育教学工作巡礼?人物篇 | “90后”副教授黄蓝紫:用热情点亮教育之光
黄蓝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院博士后,湖南省高校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新万博体育:“润之英才”。主要从事教师教育、比较教育和教育政策方向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先后主持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湖南省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等6项,参与全国社会科学基金重大课题、国家高端智库重点研究课题等10项,在SSCI、CSSCI等刊物发表论文20余篇。曾获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课程思政教学大赛二等奖、第十五届湖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等荣誉,教学成果被收录于国内首批省级高校课程思政教学大赛优秀作品汇编。
黄蓝紫老师
在教育的舞台上,“90后”副教授黄蓝紫宛如一颗闪耀的新星,以满腔热情投身教育事业,通过打造科研和教学“共生赋能”的课堂,构建与学生“相互尊重,互相成就”的师生关系,努力为“未来的人民教师”“未来的教育家”们指引方向。
思政引领,传递师德力量
“课堂不仅是知识的殿堂,更是思想与价值的熔炉。”黄蓝紫老师主讲《教育政策与法律法规》《教育政策法规与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学原理》等师范生必修课,作为“培养教师的教师”,她深知责任重大,始终坚守“立师德,育栋梁”这一教学信条。
如何通过课堂立师德?黄蓝紫老师说,“要引导学生树立‘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理想信念,引导学生自觉地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她以《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为指引,积极响应文件精神要求,将思政教育融入专业课教学。
课堂上,她满怀激情地讲述一师校史中杨昌济、徐特立等教育家的故事,把“‘四有’好老师”等习近平总书记对教师的嘱托融入课程,希望能熏陶学生的家国情怀,坚定他们成为新时代好老师的志向。
学生这样评价:“黄蓝紫老师的课富有启发性,课程内容鲜活”“黄老师的课很受欢迎,大家上课的积极性都很高”。
“启发性”来自“好问题”。为了让课堂更具启发性,她常常精心设计问题链,如在讲授“爱国守法”时,抛出 “何为爱国?”等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教师爱国的特殊意义。她还会采用辩论赛等多样化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积极性,让课堂充满活力。
科研赋能,培育善思之才
“科研和教学并不是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的关系”,黄蓝紫老师认为科研与教学绝非取舍,而是“相互赋能、共生共荣”的“双翼”,“两者一样重要”。其中“科研反哺教学”着重体现在能够拓宽学生学习视野、启发学生自主思考与研究。
“虽然我教授的是国内的教育政策法规与教师职业道德,但是希望学生能够站在更广阔的视野里面,把中国教育问题置于全球视野当中思考。”
黄蓝紫老师将自己主持或参与国家级项目的研究成果,以及参加全球教师教育峰会等活动带回的前沿观点,都化作课堂上的鲜活案例,拓宽学生视野。“黄老师的课堂特别注重将学术研究与教学实践紧密结合。她总会在参加国际学术活动后,及时将前沿的学术观点和洞察带回课堂与大家分享,拓宽我们的视野。她的育人态度和兢兢业业的职业精神,始终激励着我不断前行。”2020级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现在华南师范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的胡坤回忆道。
为了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她组织课堂讨论、辩论,鼓励学生自主阅读资料、制作思维导图。在指导学生开展创新创业项目和撰写毕业论文时,她更是倾注大量心血,耐心指导,严格要求。其中,黄蓝紫老师指导的“师范院校教师教育课程思政建设的校本模式研究”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获2025年国家级立项;她指导的多名学生的本科毕业论文获评校级优秀。
黄蓝紫老师以科研为翼,带着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用热情点燃学生的求知欲,助力他们成为善思善学的人才。
双向奔赴,共筑温暖师生情
“我变得更好,我的学生才会变得更好。”无论是担任专业课教师,还是班级学业导师、实习带队老师、论文指导老师……黄蓝紫老师的身份在变,那份温暖的守护不变。当学生面临迷茫或挫折时,她是“会竭尽所能提供帮助”的“可靠港湾”。
作为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院的博士后,黄蓝紫老师会与学生分享自己“北漂进修”的艰辛与收获,用亲身经历激励学生不断丰富自我,永远保持着对专业知识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在学生眼里,她“温柔且坚韧、勇敢且真诚”“既是求学路上的引路人,也是人生路上知心姐姐”“是亲切的小黄老师”。面对学生的烦恼,她总是耐心倾听,真诚回应每一封 “微信小作文”, 无论是学业困惑、职业规划困扰还是生活问题,她都给予贴心建议。她还会主动分享学习资料,想方设法让学生有更快乐的学习体验。
“小黄老师的爱与鼓励,照亮着我的当下和前路,让我有勇气走自己的路。”2022级英语专业3班学生、曾担任“教育学原理”课代表的张曼婷感动地说道:“小黄老师非常能共情学生的感受,特别有人文关怀,常常夸学生、鼓励学生。她用专业知识为我们答疑解惑,激发我们对课程的兴趣,让我们有更快乐的学习体验。即使结课后,一旦有好的学习资料也会主动和我们分享。”
“因为温柔所以强大,因为强大更加温柔。”2023级心理学专业1班的葛维一同学觉得黄蓝紫老师“特别温暖”“永远明媚”,期望自己“也能像黄老师一样内核稳定”。
学生们的喜爱和信任,是黄蓝紫老师坚定前行的不竭动力,让她在教育道路上,与学生相互温暖、共同成长。
黄蓝紫老师以青春之姿,热情奉献于教育事业,如同一盏明灯,照亮学生前行的道路,用爱与责任诠释着新时代青年教师的担当。
(一审:张莎莎;二审:侯蓉;三审:欧阳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