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万博体育

图片

欢迎访问湖南第一师范学院!

本科教育教学工作巡礼?人物篇 | 文跃兵:以匠心致初心,做学生的“引路人”

来源:学生记者 何禹轩 发布时间:2025-07-30浏览次数:次

文跃兵,工学博士,副教授,湖南省普通高校青年骨干教师。主持省级重大专项项目1项、自然科学研究项目2项、教学改革研究项目1项。获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授予的科学技术一等奖2项,省级教学能力比赛二等奖1项。指导学生参加全国三维创新设计大赛获国家级三等奖1项,湖南省特等奖和一等奖各1项。近五年以第一作者在国内外发表高水平论文8篇,授权发明专利5项。

文跃兵老师

自踏上三尺讲台以来,文跃兵老师便将“成为学生成长路上的引路人”作为毕生追求,以“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为座右铭,倾注时间,为学生耐心“解惑”、匠心“授业”、潜心“传道”,用责任与爱点亮学生前行的道路。

敞门答疑,耐心“解惑”

“办公室的大门随时为学生敞开”,谈及从教16年一直坚持的习惯,文跃兵老师分享道,“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用生命影响生命的过程。”除了课前查阅行业前沿文献更新知识体系、课中观察学生反馈调整讲授节奏、课后收集作业问题反思教学方法,她所在的教师团队还有一个共识——让办公室成为学生随时可踏入的学习空间、随时可寻求帮助的学习港湾,用开放包容的姿态搭建师生心灵沟通的桥梁。

“有一天晚上,我被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课程中的公差原则困住了,迟迟分不清最大(最小)实体要求和最大(最小)实体失效尺寸,”2023级智能制造专业4班的孙诗渊同学回忆道,“文老师在办公室为我耐心讲解,还结合实际案例用三维工程图给我分析,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文老师以自己的水杯为例给我讲解了每一个尺寸,让我豁然开朗。”

在指导学生参加学科竞赛期间,文跃兵老师发现其中一位学生家境困难、对未来充满焦虑,便连续三个周末约他在实验室谈心,耐心为学生提供心理疏导、引导学生做好职业规划,并根据学生的专业特长,指导其参与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从选题论证到样机制作全程悉心指导。最后,这位学生不仅斩获省级奖项,更凭借突出的实践能力被知名企业提前录用。

文跃兵老师通过课后答疑以及收集作业问题、进行作业分析,精准定位学生薄弱点,动态调整教案与教学方法,让下一堂授课更贴合学情。2023级智能制造专业3班的袁瑞雪同学说,“有一次,班上同学总是在公差计算上出错,文老师发现后及时调整,增加视频图像和实际例子进行讲解。我们在更快学懂新知识点的同时,还纠正了之前的错误。”

“课后作业、课后辅导和反思教学方法紧密契合,构成一个闭环反馈。”文跃兵老师从课后深度辅导中强化“教学相长”,用心做好每一堂课的“三备三改”。

赛场淬炼,匠心“授业”

“指导学生参加学科竞赛是我最珍视的育人战场。”在实验室和赛场上,文跃兵老师言传身教,以“不放弃任何一个细节”的匠人精神,带领学生们勇攀高峰,拿下了第17届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国家级三等奖、省级特等奖,“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省级二等奖等荣誉。

在备赛“挑战杯”期间,文跃兵老师和学生们在实验室度过了几十个日夜。从跑遍整个机电市场比价采购零部件,到组装阶段为调整一个传动机构的间隙反复拆装30余次,再到调试时为优化控制程序熬夜编写代码,每一个环节都倾尽全力。从项目设计到落地,这种实战训练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更激发了他们的自主学习激情。“企业看中的不只是成绩,更是解决问题的能力。”文跃兵老师常常这样强调。

“文老师教会我们的不仅是如何做项目,更是如何在困境中坚持到底。”荣获“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省级二等奖的团队主要成员、2022级电子信息工程专业3班的杨焱鑫对备赛过程中的“不眠之夜”记忆犹新,“有一次,比赛设备突然出现传动异响,文老师带着我们拆开所有部件逐一排查,直到凌晨4点终于找到‘轴承安装误差’的问题根源”。

除了指导学生参加学科竞赛,文跃兵老师自己也积极参加教学能力比赛,精益求精优化课程资源建设,利用自制动态演示模型讲解抽象的知识点。在学生眼中,文跃兵老师的课堂“特别直观”,比如“用激光笔和小孔板演示光的衍射现象”;抽象的知识点“一看就明白了,还觉得特别有趣”,比如“用模型演示讲解角速度和角加速度”……谈及让自己印象深刻的教学场景,2023级智能制造专业的同学们分享道。

“做模型很耗费精力,”文跃兵老师欣慰地说,“但是能帮助学生们更直观地理解复杂的理论和知识点,再累也值得。”

热爱科学,潜心“传道”

兼顾教学和科研的高强度工作,文跃兵老师坦言“忙碌是常态”。为了完善课程资源建设,她曾连续三个月驻守在办公室梳理知识体系、打磨教学案例;为了将科研融入产业一线,她曾进驻车间参与国内首台万吨级挤压机智能化升级项目,连续45天“早六晚九”地奋战,“工作服沾满油污”“双手因频繁调试设备磨出了茧子”。“教师成长和科研攻坚都没有捷径,唯有一步一个脚印地攀登。”文跃兵老师始终坚信“把平凡的事做到极致就是不凡”。

在挤压机数智化改造项目中,文跃兵老师跟随团队将原本故障频出的老旧控制系统改造得能准确无误地完成所有动作,大大提升了生产效率。该项目成果后来申请并被授予了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科学技术一等奖,相关技术申请了3项发明专利,成为文跃兵老师“指导学生开展‘产学研’实践”的最鲜活案例,也激励着文跃兵老师继续加强科学研究与产教融合,创新教学模式。

“科学的世界永远有新的高峰等待攀登,只有保持好奇心,才能不被时代淘汰。”即便工作再忙,文跃兵老师也经常会抽出时间阅读行业顶级期刊,以了解行业领域的前沿知识。文跃兵老师期待能将热爱科学的纯粹精神、勇于拼搏的创新精神、爱岗敬业的奉献精神、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通过行业前沿案例、通过身边案例传递给学生,让学生面对“卡脖子”技术难题时不畏惧“从零开始”。

“通过文老师课内课外的指导,我不仅掌握了更科学的学习方法、更扎实的专业知识,学习能力大大提高,曾经觉得难的专业课程难度减小了,更学习到如何聚焦真正有价值、能落地的实际问题,明确技术应用方向,严谨思维和创新意识也更强了。”2023级智能制造专业4班的宋雨蔚同学感受到“专业知识技能”和“问题导向的思维方式”对职业成长的重要帮助。

“育人不是只传授知识,而是要为学生的未来铺路——通过‘全人培养’引导学生做好大学生活与职业规划,通过学科竞赛、科学研究、创新创业项目等实践提升综合能力,为未来发展夯实基础。”文跃兵老师认为教育的本质是立德树人,学生的全面成长与进步是“长年累月高强度付出”的最大动力。

“以匠心致初心”,这些看似平凡的课后时光,恰恰构成了教育最本真的模样;那些办公室、实验室深夜里依然常亮的灯,也将成为学生们心中永不褪色的温暖回忆。

(一审:张莎莎;二审:侯蓉;三审:欧阳斐)



版权所有?湖南第一师范学院   地 址:长沙市岳麓区枫林三路1015号  邮 编:410205
                     湘ICP备05000548号      湘教QS1-200505-000191
                     管理:宣传部    电子邮箱:xcb@hnfnu.edu.cn

官方微信
湖南教育政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