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万博体育

图片

欢迎访问湖南第一师范学院!

【“一师先生”系列报道之六】汤希玮:没有等来的成功,只有拼来的成就

来源:校记者站 林雪羱 发布时间:2022-09-20浏览次数:次

汤希玮教授

汤希玮,博士,教授,湖南省高校青年骨干教师,CCF生物信息学专委员,美国德雷塞尔(Drexel)大学访问学者,国防科大计算机博士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发表SCI论文18篇,出版学术专著1部,荣获2019年度湖南省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主要研究计算机算法理论、生物信息学,讲授移动应用开发、物联网技术与应用、计算机网络等课程。

坎坷是激励前进的动力

科研在外行眼中是一份遥不可及的工作,而在科研人员自己眼中不过是一件普通的事。汤希玮教授说:“不要将科研看作是一件很高大上的事情,其实,在工作和生活中解决大大小小问题的过程都是在做科研。”在问到当初为何加入科研队伍时,他这样说:“我是被导师带进门的,当时导师的科研经费充足,又有一大堆博士师兄指点,从参与项目开始,逐渐学会了设计算法,运行实验,撰写论文。到第一师范工作后,又考了博士,科研更是变成了生活的一部分。最大的收获是养成耐心细致的工作习惯。”

汤希玮教授获得2019年度湖南省自然科学奖二等奖的成果名称是“蛋白质网络的若干关键特性分析方法与应用基础研究”,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名称是“基于生物网络的人类疾病基因识别算法研究”,他发表的科研论文也多与“生物”有关,从这些成果看,也许会认为他是研究生物学的,但实际上他研究的是计算机算法。他说:“我不是研究生物学的。生物学只是我们用计算机算法解决问题的一个应用场景,我们的兴趣仍然在设计算法。”在计算机专家眼中,他们其实不太懂蛋白质的生物学属性,蛋白质通常被抽象为网络中的一个点,然后基于图论或深度学习理论,设计算法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

汤希玮教授的科研生涯并非一帆风顺,一路上遇到很多坎坷,这些经历也给正在成长的他带来许多不一样的感触,而恰恰激励他前进的动力也正是这些坎坷。他当年高考上了一所地级市的大专,毕业后分配到一家印刷厂工作,没几年工厂私有化,成了下岗职工。在谈及这一段经历时,他说:“因为下岗了,20多岁的年纪,一时之间很迷茫,没了工作,虽然吃饭暂时不是问题,因为买断工龄,政府给了几千块钱,但是下一步怎么办呢?继续找份能填饱肚子的工作?真的看不到前途。当时遇到一位在医院工作的同学正在准备考研,受到他的启发,我也有了考研的念头。加上年轻啊,没有后顾之忧,于是就在世纪之交,义无反顾地加入了考研队伍。那段备考的岁月虽然极其忙碌,但无比充实,以至于都忘记了考研的目的,真正进入了不问收获只问耕耘的生活状态。当第一次考研失败后,我没有任何气馁或者沮丧,平平静静地继续复习。后来,考上了国防科大的研究生,有点开心,但也没有很开心,我觉得重要的不是考上了研究生,重要的是学会了认认真真做事,踏踏实实做人。”认真做事,踏实做人,这不仅是许多人的人生信条,也是科研人员应该永远铭记的行为律令。

努力比灵感更重要

爱迪生曾说过:“天才就是1%的灵感加上99%的汗水,但那1%的灵感是最重要的,甚至比那99%的汗水都要重要。”而汤希玮老师的想法与爱迪生相反,他说:“科研取决于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当然,运气也重要。只不过努力更重要一些。”对于现在获得的成绩,汤希玮谦虚地说:“惭愧得很,本人科研水平有限,科研成果一般。但是,我牢记自己是一名下岗职工,随时有被淘汰的风险,所以教学科研工作就像农民种地打粮一样,不能马虎,马虎就会没饭吃。社会进步很快,稍不留神就会掉队。大概就是这种忧患意识推动自己前行。”

“做研究,有点像坐过山车,昨天算法跑出了一个很好的实验结果,今天就可能发现,并不是算法框架设计多好,而是输入数据不完整。这样希望和失望交替出现,人的情绪也大起大落。但最终结果通常不错。”汤希玮说。他也认为,做科研既要靠努力,也要看状态。有时只要进入状态,效率就会成倍提高。不在状态时,效率会很低。他一般不会自行规定每天的科研任务,但一旦有了状态,就会不分白天黑夜,快马加鞭,竭尽全力推进。有时也会有力不从心的时候,每一次面对一个新问题,会感觉无从下手,这时通常会先将问题放一边,去干点别的不动脑筋的事,等状态稳定了,再去查文献,寻找解决问题的方向。

汤希玮教授说:“高校科研工作者,要胸怀祖国,坚持学术报国。”他认为,作为科研工作者,首先要坚持一条底线:数据不作假,论文不抄袭,然后再或大或小地做出一些创新。千千万万的科研人就能汇聚成一股洪流,促进整个社会高质量发展。虽然我们国家某些方面的技术不如西方发达国家,但中国不缺科研人才,大家共同努力,众人拾柴火焰高,中国日后的科研水平一定会更上一层楼。

关爱是最好的教育

汤希玮教授不仅是一位出色的科研人才,同时还是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从北京回长沙创业的刘彻曾经是汤希玮的学生,他回忆说,汤老师的以身作则让他受益至今。“我们班那时候学习氛围不浓,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汤老师他带头在教室晚自习,鼓励大家跟他一起自习,慢慢地自习的同学越来越多,大家也都把这种主观坚持转化为了内在自觉。”也正是这样的言传身教,让汤希玮和他的学生之间没有隔阂,许多学生都乐于将他当做朋友。而他也从不端架子,与他们像朋友一样沟通交流,分享心得。看到弟子成材,他都会有一种实实在在的成就感和满足感,认为人生在世没有比这更有意义的事情了。不过汤希玮说:“师生之间关系要密切,但不要庸俗化,因为教育是神圣的事。一方面,老师需要尽职尽责传授知识和做人的道理;另一方面,学生要尊重老师的劳动与付出,用心学习。”

在问到对正在做科研的学生有什么建议时,汤希玮教授说:“首先,找到自己感兴趣的研究方向;其次,需要一位能手把手教你的导师;最后,不要中断科研,因为重新拾起来真的很不容易。”本科学生进行科研都多多少少存在畏难情绪,但汤希玮总是能给学生鼓足信心,2016级信息与计算专业1班胡彬彬同学说:“我是数学专业的学生,在专业性较强的编程语言上会力不从心。然而汤老师鼓励说,你们都有解决数学建模中的尖端问题的能力,让我收获到莫大的力量。”汤希玮也会将自己的科研思维潜移默化地教授给学生,他说:“大学四年严格的计算机编程训练通常会将学生培养成合格的工程师,但是,创新创业水平不一定达到了理想的水平,而后者正是解决程序员‘35岁现象’的根本途径。如何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科研就派上了用场。教师在课堂上讲解分析自己设计算法的全过程,本身是一次真正的创新教育,正是科研思维影响学生的生动案例。”其实无论时代有多卷,只要用对方法以及足够努力,终会收获自己想要的结果。

对于有志于从事科研工作的新入职教师,汤希玮教授寄语说:“做科研一定要耐得烦、霸得蛮。”其实无论做什么事都应如此,要有一股拼劲在,毕竟没有等来的成功,只有拼来的成就。

(编审:欧阳斐)



版权所有?湖南第一师范学院   地 址:长沙市岳麓区枫林三路1015号  邮 编:410205
                     湘ICP备05000548号      湘教QS1-200505-000191
                     管理:宣传部    电子邮箱:hnysxcb@126.com

官方微信
湖南教育政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