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媒体报道 > 正文
天津教育报头版:雄安未来零碳馆“天大元素”真丰富
发布时间:2023-03-13    

《天津教育报》 2023年03月13日 第A1版

雄安新区建设令人瞩目。日前,作为雄安新区内“碳中和”示范建筑,雄安未来零碳馆 2月底正式启动建设。值得一提的是,这一项目“天大元素”十分丰富,项目由天津大学中低温热能高效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及沈阳建筑大学严寒地区建筑节能技术研究中心提供指导。项目负责人赵通是天津大学机械学院一名在读博士研究生。

雄安未来零碳馆规划建筑面积 313平方米,距离白洋淀水库约 1公里,坐落于一条城市河道旁,位于雄安未来城市创新中心内,建成后将成为兼具功能与体验、科技与人文、建筑与环境的全方位综合性示范项目,通过新技术与新理念的融合将成为雄安新区建设更多绿色建筑的示范。

这一项目如何实现建筑的“零碳”?据介绍,零碳馆的设计以“被动式技术优先、主动式技术辅助”为设计原则,通过综合“超低能耗建筑” “建筑装配化” “智慧能源” “清洁能源利用”以及“绿植固碳与循环”等方面实现建筑全生命周期内的“碳中和”目标。

赵通解释说,这其中最重要的技术,首先是可装配式的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即通过在建筑设计中采用合适朝向、蓄热材料、遮阳装置、自然通风等策略使得建筑本身达到高效节能, “仅建筑本身就可以实现减少 93% 左右的能耗”,而且看不到传统的热火朝天的施工现场,所有的建筑结构都是预先生产出来,如同搭积木一般在现场组装起来。第二项技术就是中低温高效利用技术,赵通形象地称其为“地下能源搬运”,即利用自然河道中的底层空间布置管道热交换器,通过“取热不取水”的方式将这些热量搬运到室内。与此同时,天津大学的“网联智控城市管道空间蓄热系统”技术,就像一个“热力大脑”一样,对于建筑室内能源需求侧和室外能源供给侧进行实时调配和监测,为人们提供智慧、舒适的建筑室内环境。

赵通及团队研发的“地下能源搬运”项目是从冒热气的窨井盖上获得灵感,通过对城市管道空间热能的利用实现能源的转化和再利用,该项技术已在德国一些城市及北京、盘锦等得到实际运用,节电率高达76%。团队研发的网联智控城市管道空间蓄热系统,曾在2021年得到了“中国青年创业基金”支持,并被纳入《雄安新区新产品推荐目录》,享受政府采购优先支持。雄安未来零碳馆的建设象征着这一技术正式“落地”。据悉,雄安未来零碳馆预计今年夏季落成。(记者 彭未风 通讯员 刘晓艳)

天津教育报:https://mp.weixin.qq.com/s/tAKwL6W8n5OmTyu82vdKBQ

(编辑 焦德芳 万梦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