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媒体报道 > 正文
中国科学报:百年恩泽化初心
发布时间:2019-10-17    

《中国科学报》 2019年10月16日 第5版

杨恩泽

本报讯(记者 温才妃 通讯员 焦德芳)如果没有从事光纤通信技术研究,天津大学电气自动化与信息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杨恩泽可能会在机缘巧合下成为一名语言学家或外交工作者,早年他就会讲英、俄、德三国语言,熟悉广州、潮州方言;也有可能成为一名慈善家,并不富裕的他曾经捐款捐到存折仅剩5元钱。

10月9日,这位老人走完他的百岁人生,他的百年人生始终在追赶着学科的发展浪潮。

潜心光纤通信处女地

1919年10月,杨恩泽出生在广东省饶平县。时值军阀割据、积贫积弱的年代,为国家、民族富强而奋斗的种子埋在他的心里。

成年后,杨恩泽从事无线电通讯、微波通讯、毫米波通信、光纤通信技术研究。与传统的有线和无线通信相比,光纤通信无疑是一场革命。当光纤通信技术研究在国际上刚刚起步、在国内还是空白时,他就率领团队潜心于这片处女地,成功开通了“武昌——汉口市话中继光缆通信实用化系统”。这段13.6公里的线路,成为我国第一条经国家鉴定并验收的实用光通信线路,也是当时全国最长的正规光通信线路,为我国光纤通信的发展奠定基础。1985年,该项目分别获邮电部和湖北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并与34Mb/S光通信系统一起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1985年,杨恩泽应邀再次回到天津大学任教,白手起家建起了天津第一个光通信实验室。在这些年中,他获得首届全国科学大会奖、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等,主持并完成8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八六三”科研课题,主编了《光纤数字通信接收机》一书,撰有《数字光通信接收机灵敏度计算及信号脉冲占空比选择》《光纤通信接收机灵敏度三种计算公式比较》等论文。

当不当院士不重要

谈到新万博体育和教学工作,杨恩泽说得最多的是“一定要严格、精益求精”。

在一次实验中,博士生王健看到实验台上没地方,就把仪器放在椅子上。杨恩泽看到后马上说:“仪器要放在该放的地方。”边说边整理实验台,一会儿工夫就腾出了一大块地方。他对学生们说:“形式往往会影响内容,仪器乱摆乱放,实验结果也许会出现偏差。搞研究一定要养成规范做事的习惯。”从此,实验规程和定期整理内务的制度就在实验室坚持下来。

但谈到自己的生活时,他却总是说:“过得去就行。”家里的摆设陈旧而简单,他穿的衣服几乎都是旧得褪色。80岁之前,他到北京出差,还是骑着自行车一个个单位跑,他说:“这样方便。”

就是这样一位生活中几近“吝啬”的老先生,对于实验室建设,却从不在钱上计较。在天大光通信实验室初建时,实验中急需一台26万元的科研仪器,可一下子拿不出这么多钱。得知情况,杨恩泽带头将自己的正常科研奖励用于仪器购置。在他的感召下,实验室的教师们纷纷响应,保证了实验正常进行。

他成果显著、桃李满园,许多人打趣道,“您的学生辈中都有人做院士了,要是争取一下,您也会是院士。”每当这时,杨恩泽总是付之一笑,谦虚地说:“当不当院士不重要,关键是能为国家做些事就行了。”

恩被于物,泽及后代

2005年底,杨恩泽在深圳接受膀胱癌手术期间,实验室收到一张从广东省饶平县寄来的10万元捐款收据。学生们这才知道他拿出毕生积蓄捐资助教的事。知道这件事,大家的表现惊人一致:“杨老师这样做,在我们的意料之外,却又是情理之中。”

每次学校开展募捐活动,杨恩泽总是一二百元地投到捐款箱内;看到身边的学生有困难,他会毫不犹豫地伸出援手。

2006年5月,一幢面积为694平方米的“成和科学楼”在饶平县所城镇中心小学落成。学校举行了简单而隆重的庆典仪式。“恩被于物,泽及后代”的红色条幅高悬在楼上,杨恩泽应邀回乡参加仪式。

当地负责人激动地说:“像这样的工程一般不搞庆典,但老先生将省吃俭用的积蓄化作希望的甘露洒向家乡,为大家树立了榜样,要大力宣传。”

杨恩泽当即作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从次年起,20年中每年拿出1万元(从2008年起增加到每年2万 ),在这所学校设立“成和奖学金”,资助生活困难、学习优异的学生完成学业。在“成和奖学金”设立时,他没有提出任何要求,但在拟定章程时,他强调一定要把思想品德要求写进去。

“我可能活不了20年,但已经和孩子们讲好了,他们可以帮助我完成。”直至去世,杨恩泽捐资助学已超过50万元。

中国科学网:http://news.sciencenet.cn/sbhtmlnews/2019/10/350239.shtm?id=35023

(编辑 张华 王照楠)